Companies News Your current location: Home   News Companies News>十年合作 滇老共建紧密的命运共同体
十年合作 滇老共建紧密的命运共同体
author:  time:2014/11/21 14:31:15
来源:云南日报
 
    核心阅读
    今年是中国云南—老挝北部合作工作组成立10周年。在这一合作机制的推动下,双方高层交往密切,云南、老挝在贸易、投资、金融、农林及替代种植、能源矿产开发、文化教育、交通通信、公共卫生、警务等领域的合作成果累累,多元共生、包容共进,造福于民、互惠共赢的滇老合作迈入发展新阶段。
    琅勃拉邦省蛮丹村,53岁的温叫坐在林间的工棚里悠闲地点起一支烟。他一边清理着锄头上的泥污,不时抬头看看满山郁郁葱葱的橡胶树。“过去在这大山里我们只能用小铲刀种点玉米,连锄头都不会用,产量少得一家人都吃不饱。”温叫说的小铲刀是老挝山地农户过去常用、也几乎是唯一的生产工具。从2006年中国企业在这里开展橡胶替代种植项目开始,他家每年不仅增加了上千美元的收入,也学会了使用多种农具和耕作技术。“全村50多户人家都参加了替代种植。家里已经盖起了砖木房,3个孩子一人有了一辆摩托车。”
    从南塔、波乔到乌多姆赛、丰沙里,老挝北部9省的茫茫大山中,越来越多像蛮丹这样偏僻的村落正在走出封闭落后的桎梏,渐渐融入到区域经济发展的脉动中。
    “10年的务实探索,云南—老北合作机制探索出一条卓有成效的发展途径,通过多领域、深层次的项目合作,带动了区域内、尤其是老北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使得当地人民和经济活动更加密切地融入到中国—东盟自贸区、乃至世界发展潮流中,滇老合作已成为中国与周边国家双边合作的成功典范。”云南省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施朝秉说。
    项目推进 沟通畅达
    在双方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建立于2004年的云南—老挝北部合作机制日益完善,推动双方各领域合作不断深化,在GMS合作及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中的示范作用也日益彰显,得到了两国领导人的充分肯定。
    盘点滇老合作十年来的成果,施朝秉认为,云南—老北合作机制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与周边国家双边合作的成功典范,一是双方本着务实的态度,积极推进具体项目的落实;二是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建立起了通畅的沟通对接机制。
    云南—老北合作机制自成立以来,双方以轮值的形式召开了6次工作组会议,通过大会的专业小组双边合作会谈,有效推动了双方在农林及替代种植、贸易金融、交通通信等7个专业领域的务实合作。
    2004年至2013年,滇老贸易总额从3000多万美元增长至10.5亿美元,年均增速为46.5%,老挝已经成为我省对东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同时,云南企业在老投资占我省累计对外实际投资总额的26.4%。云南国际公司、云南建工集团、云南路桥公司等一批企业不仅出色完成了我国对老挝的援助和投资项目,还逐步承揽了多个重大建设项目,逐步树立品牌和影响,老挝已成为云南主要的外经合作市场之一。一系列建设项目的推进,逐步改善了老挝基础设施条件和投资环境,为老北地区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加上近年来不断深化的金融、交通通信、电力贸易合作,为滇老经贸合作夯实了基础,也拉动了旅游、文化交流的持续发展。
    “项目合作的顺利推进与双方沟通机制的完善、畅通密不可分。”施朝秉说。在合作机制推动下,双方党政领导合作互访不断,有力地推进了双方友好交流合作。在合作机制框架内,从民间、社会团体到各级别政府机构都建立起了完善的沟通对接渠道,与老挝接壤的西双版纳州和普洱市都与老方形成定期对话机制,不少地方职能部门甚至可以直接与老挝部级机构对接。沟通的畅达使得合作更加务实有效。
    互惠共赢 共享机遇
    老挝是联合国认定的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而与云南接壤的北部地区又是老挝最落后的地区。“这些地区的发展不仅需要投资改善基础设施,更需要知识和技能培训改变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改变人们传统观念的制约。”这是很多到昆明参加培训学习的老挝各级官员的迫切心愿。
    目前,云南的许多高等院校中,已经开展了老挝语人才培养,还为老挝各级部门以及相关院校组织各类培训并提供了相应的设备物资支持。截止2013年,老挝来滇学习人数超过了4000人。双方通过举办科技创新合作大会和科技创新合作对接洽谈会等境内外科技展洽活动,促成共建了一批联合试验室、科技示范园及专项科技合作项目。
    2009年1月,由中国政府援助,云南省发改委牵头编制的《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北部产业经济发展及合作规划》,得到了中老双方有关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评价和认可,并正式移交老方。在该规划的蓝图下,滇老产业合作开发掀起了新的高潮。
    2008年就进入老挝投资的云南昌胜达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尹新华感触颇深:老挝近年来最大的转变是观念的变化和效率的提高。在不断完善的云南—老北合作机制推动下,老挝投资环境逐步改善,合作氛围愈加和谐。“以前各级政府部门还是管理者的姿态,现在已经明显有了服务意识,沟通便捷办事效率也提高了。”尹新华说。基于不断提振的信心,公司计划将在丰沙里省种植咖啡18万亩,并在当地建设一个加工基地。目前,昌胜达公司在老挝注册了“萨拜迪”咖啡品牌商标,“老挝政府非常重视这一品牌,把它视为老挝生产的能够走向国际市场为数不多的名牌之一。”
    共同建设、共创繁荣、共享机遇。首届南博会上,昆明贝克诺顿制药有限公司与老挝国家第二制药厂签订生物医药类合作项目,向老方提供“委托采购服务—GMP技术改造—产品引进”一体化服务。随着项目推进,贝克诺顿开始从老方引进针对三高、心血管疾病的保健品“桑蚕茶”并在中国进行注册。
    云南与老挝不断深化的合作,不仅通过一系列项目建设改善了老挝基础设施和民生条件,也为老挝地方经济持续发展开辟了新途径。
    一带一路 作用凸显
    磨憨,是我国通向老挝唯一的国家级口岸和通往东南亚最便捷的陆路通道。著名的昆曼公路从这里进入老挝境内,延伸至中南半岛并与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公路网连接起来。
    十年前,这里还是一个不起眼的边陲口岸。2011年滇老双方提出把双边贸易额提升到2亿美元时,谁也没有想到不到2年就突破了10亿美元。如今,磨憨—磨丁跨境经济合作区正式纳入中老两国国家层面项目开启推动,跨境经济合作区将成为云南—老北这一区域内新的发展增长极。
    “云南正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为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深化合作构筑通道、搭建平台、创造条件。‘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昆明—新加坡经济走廊由北向南与海上丝绸之路相连接,老挝也是这一经济走廊的核心节点之一,因此在把云南建设成为‘一带一路’连接交汇战略支点的进程中,该机制将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展望云南—老北合作机制未来的发展,施朝秉认为在巩固云南与老挝北部传统合作领域的基础上,将积极探索拓展合作新领域,进一步加强在地区多边合作中的配合协调,共同深化中国—东盟自贸区、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等区域合作。
    “命运共同体”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口号、一个概念,无论是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加快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角度看,云南—老北合作机制的探索发展,为双方合作拓展出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潜力,也是对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和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升级版的有力推动。
   

版权所有:云南昌胜达投资有限公司 copyright@2012-2013
网站备案信息:滇ICP备12354561321号滇公网安备 53019002000055号
联系电话:0871-68331959 传真:0871-68331959电子邮箱:sdkjfk@sina.com
官方微博:http://e.weibo.com/csdcoffea/profile
技术支持:昆明创轩科技